联合制作播出的
《一医健康课堂》
节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9:00、周五16:00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82万,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乳腺癌42万,肝癌41万,食管癌32万,甲状腺癌22万,胰腺癌12万,前列腺癌12万,宫颈癌11万,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胃癌占10.5%。排第三位。男性基本是女性的2倍。仙桃地区每年发病率有例左右。胃癌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癌症,在年造成了多万例新病例,估计有76.9万人死亡,在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排名第五和第四。东亚(日本和蒙古分别是男女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和东欧的发病率最高。5年生存率美国30.4%,中国是27.4%。日本是大约78%。我国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期嘉宾
医院
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副主任
白少华
白少华,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副主任,硕士学位(武汉大学)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青年委员(第一届)仙桃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主要科研工作简介:年至今,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其中普外科20年,其中胃肠外科亚专业14年。参与临床科研一项,发表文章六篇,获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专业特长: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一、为什么会发生胃癌?胃癌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典型症状具体的讲有:前兆方面一般无明显先兆,但存在癌前病变(如胃溃疡)的患者,可表现为癌前病变的症状,如烧心、消化不良,甚至上腹痛等。早期症状方面80%的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部分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轻微不适,常被认为普通胃炎而被忽视。中期症状方面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上腹痛,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贫血、厌食、上腹部触及肿块等。胃癌的疼痛常无明显规律,与进食无关,主要位于上腹或左上腹,少部分可因伴有胃溃疡表现为进食痛。晚期症状方面主要症状依然是上腹疼痛,不过疼痛程度加剧,并可出现呕血、黑便、恶病质等。少量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表现呕吐鲜血。大多数晚期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病程的终末期,患者会表现为严重消瘦,如皮包骨头一样,称之为恶性质状态或恶病质。伴随症状如果癌肿是长在胃的入口处(就是贲门),患者可伴有吞咽困难。如果癌肿长在胃的出口位置(就是幽门)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胃癌转移到肝脏,转移灶较大时可引起右上腹胀痛;如果癌症转移到腹膜,则表现腹水。二、胃癌的症状有哪些怎样判断是胃癌还是胃病?目前科学所知的因素主要是两种,即遗传和环境,或者遗传+环境,其中遗传因素占畸形原因25%,环境占10-15%,遗传+环境占60%,还有部分原因不明的。三、哪些习惯会导致胃癌风险增高?首先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就餐姿势不正确、饮食口味重、常吃干果干菜、腌制、烟熏、油炸及热烫食品、霉变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增加胃癌风险。四、胃癌的内在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史、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0%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具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第Ⅰ类致癌因素。五、胃癌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事实上,很多胃癌病例都是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腺瘤)、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六、高危人群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Hp(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既往患有胃癌癌前病变。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七、胃癌的预防一级预防是着力于采取相关的保健措施,最大程度上预防胃癌的发生。第一、保持健康饮食我们的一日三餐必须要遵守规律性,定时定量进餐,不可吃的太撑,科学饮食七成饱为适。要注意科学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豆类食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注意营养均衡。吃饭速度不能太快,做到细嚼慢咽。要尽量少吃腌制食品、熏烤食品及麻辣烫等“垃圾食品”。这些食物虽然口感较好,但如果经常食用,对于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对于胃部容易造成伤害。比如,腌制食品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另外,一些人还有吃夜宵的习惯,这也是不利于消化道健康的。夜宵容易加重胃的负担,导致胃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长期这样就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甚至造成胃癌等严重后果。另外,酒精对胃的伤害也是很大的,经常喝酒的人也要尽快戒酒。第二、注意充足睡眠一些人由于工作较忙、生活节奏较快,或者习惯于“夜生活”、总是通宵打游戏等缘故,常常会因长期熬夜而出现睡眠不足的状况。而一旦身体因睡眠不足而过度疲劳,就容易让消化道出现短暂缺血的状况。这样胃功能就容易出现紊乱,造成胃液的分泌出现失调,从而引发胃粘膜的损伤,而胃粘膜的损伤同胃癌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充足睡眠,尽量避免熬夜。第三、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比如,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发展到后期,出现肠上皮化生,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癌前病变。如不及时控制癌前病变,下一步就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并定期进行复查,以防它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而残留的胃体,本身也是一种癌前病变。所以,对于胃溃疡等疾病来说,要尽可能地选择保守治疗,不要轻易动手术。第四、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Hp已于年被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列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二级预防则是着力于胃癌的早发现与早治疗,防止胃癌的进一步发展,把胃癌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于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存在着癌前病变的患者,如出现下列症状,医院去进行胃镜检查:上腹疼痛及嗳气近期明显加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其五年生存率能达到九成以上。而晚期胃癌的疗效则不理想。所以早期发现胃癌是进行二级预防的关键。而胃镜又是临床上鉴别胃癌的唯一可靠手段。一些患者可能会害怕胃镜检查所带来的痛苦,从而讳疾忌医。这样的做法对于自己的生命健康是不利的。其实,医院都普及了无痛胃镜检查,可以通过短效的全身麻醉,让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接受胃镜检查。八、早期胃癌筛查胃癌筛查方法主要有血清学筛查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既往将血清PG与Hp抗体联合法(即“ABC法”)用于评估胃癌发生风险,可筛查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的分级为:A级:PG(-)、Hp(-)B级:PG(-)、Hp(+)C级:PG(+)、HP(+)D级:PG(+)、HP(-)新的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包含5个变量(年龄、性别、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总分0~23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①高危人群(17~23分)②中危人群(12~16分)③低危人群(0~11分),风险一般。采用新型评分系统筛查胃癌的效能有显著提高。早期胃癌筛查的建议流程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胃癌发生风险最高的人群采取内镜精查策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同时可针对相对低风险人群采取合适的随访策略,节约医疗资源。参考国内外的既往胃癌筛查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的研究。1.先做血清学检测:胃癌筛查目标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G17)、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5类3级)→①胃癌高危人群强烈推荐每年胃镜精查;②胃癌中危人群推荐每2年胃镜精查;③胃癌低危人群可定期随访,每3年胃镜检查→电子胃镜精查(染色+放大+病理)2.仅做胃镜检查: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常规电子胃镜或磁控胶囊胃镜检查→①阳性者做电子胃镜精查(染色+放大+病理)。根据检查结果做如上相应处理,并定期随访。九、胃癌的就诊与治疗手术是胃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可能方法,早期患者术后可获得根治。而进展期患者需要根据胃癌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围手术期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就诊科室我院有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医院还可以是除以上科室外的普外科、放疗科。如早期仅出现消化道症状,应先至消化内科就医;如确诊为胃癌,需进行手术者,去胃肠外科或普外科就诊;如胃癌晚期不宜手术或手术后继续治疗,则转至肿瘤内科进行后续治疗,我院也有部分术后患者在胃肠外科治疗。少部分需要放疗的患者,也可能就诊于放疗科。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