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由于饮食不当的因素,胃常常饱尝摧残,久而久之以致于患有胃部疾患的人不在少数,其间尤以胃脘痛多见。
胃脘痛又称“胃痛”、“心下痛”等,是以左侧偏中上腹部,胸骨下方凹陷、肚脐上方(接近心窝处)区域的痛苦为首要体现的消化道表现。
缓慢胃炎是指不一样病因致使的缓慢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许萎缩性病变,病理变化多局限于粘膜层,本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重复危害后,最总致使不可逆的固有腺体萎缩,病程缓慢,重复发生!
中医解读胃痛本病归于中医“胃脘痛”领域,脾阳缺乏或贪食生冷食物,致阴寒内盛,情志不畅,忧怒伤肝,肝气或怒火犯胃,辛辣或怒火伤胃阴,肝郁气滞,日久血行不畅。
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公例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然后胃脘痛苦。气机运化异常,“不公例痛”是发病的中心。
01胃炎原因:1、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
2、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
3、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
胃体胃炎可能与免疫联系比较亲近,胃窦胃炎则与吸烟、饮酒等外来影响或胆汁反流等联系较大。
02临床表现:首要体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泛酸、厌恶,吐逆等,脾胃虚寒体现为胃脘隐痛,饭后减痛,空腹加剧,肝气或怒火体现为胃肋肿痛、嗳气频频或伴有心烦易怒,或胃重灼痛,口苦,胃阴亏虚致使胃脘隐痛,口燥咽干,血瘀胃络发生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则加剧。
艾灸治疗胃炎有奇效
介于胃痛多为阴寒内盛致使,用艾灸之火化去胃中之寒,效果显著!
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以奇穴辅佐。灸疗时期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艾灸取穴:01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02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便是。
足三里穴能医治消化系统的多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免除急性胃痛的效果特别显着,关于吐逆、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疼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佐医治效果。
03胃俞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04脾腧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吐逆,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05膈腧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吐逆,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灸法:用艾条或便携式艾宝,按部就班地,以自个适宜为度。刚开端艾灸的人,不要急于上太多穴道,太久的时刻,仍是应该渐渐领会疗效和自我感受。
通常腰腹部的艾灸时刻大约在30—40分钟,肢体艾灸大约在15—20分钟,逐步习惯,逐步延长时刻直到自个感受很舒畅为宜。接连艾灸一个礼拜后开端隔天艾灸,胃痛时,能够天天艾灸。
食疗“三分治、七分养”,如何养胃?那我们的中医食疗在这方面就很有发言权了。胃痛,在中医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以上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的病症,认为多是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气机郁滞所致。
膳食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者以祛邪为急,正虚者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当祛邪与扶正兼施。
这句话写得可能有点“虚、玄”,那我们就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写出几种食疗方吧。
寒邪客胃证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食疗方:干姜良姜粥配方:干姜5g,高良姜5g,大米g,红糖15g。
制法用法:将干姜、高良姜切片,加水ml,与大米同煮粥,粥熟后去干姜、高良姜,再加入红糖至溶化。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方解:方中干姜、高良姜均可温中、散寒、止痛,二者配伍,散寒止痛作用增强;大米养胃,红糖味甘性热,可温胃散寒,兼以调味。诸味合用,共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胃寒所致胃痛、胃胀、呕恶等症。饮食伤胃证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伴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其味腐臭,不思饮食,大便不爽,矢气或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食疗方:神曲山楂粥配方:神曲15g,山楂20g,大米g。
制法用法:将神曲、山楂加水ml煎煮,去渣取汁,与大米煮成稀粥。每日2次,上下午空腹服食,5天为1个疗程。方解:方中神曲、山楂可消食导滞,山楂消肉食积滞尤甚,神曲长于消谷面、肉食等多种饮食积滞;大米养胃和胃。诸味配合,共奏消积导滞、和胃止痛之功。适用于偏于肉食积滞之脘腹疼痛、嗳腐吞酸等症。
肝气犯胃证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食疗方:玫瑰花茶配方:玫瑰花1g,白糖适量。
制法用法:干玫瑰花和白糖同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代茶频饮,7天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玫瑰花疏肝解郁,行气;白糖味甘、性平,补益脾胃,兼以调味。二者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机阻滞之胃痛、胃胀等症。湿热中阻证
胃脘灼痛,病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心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和中止痛。食疗方:公英豆腐汤配方:蒲公英60g,豆腐50g,冰糖15g。
制法用法:将鲜蒲公英洗净切碎,加水ml,与豆腐同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红糖即成。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蒲公英清胃泻热;豆腐味甘性寒,润燥补虚清热;冰糖味甘性凉,清热调味。三者合用,共奏清热化湿、和中止痛之功。适用于胃热灼痛之脘闷灼热、心烦等症。
血瘀阻络证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如刺如割,甚则呕血、黑便;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食疗方:三七炖鸡蛋配方:三七末5g,鸡蛋2个。
制法用法:将三七研成粉末,鸡蛋打入碗中,加入三七末拌匀,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三七味甘微苦、性温,能止血散瘀,消肿止痛;鸡蛋味甘性平,可润燥养血。二味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和胃止痛之功。适用于血瘀阻络之胃脘刺痛、黑便。
同时,中医食疗也强调了日常不宜食用过甜、过咸、过酸、过辣的食物,忌生冷、烈酒、咖啡、浓茶等。可不能“一边调养,一边伤害”啊。
-END-
??
添加咨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