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疾病种类多,如何区分

文章来源:胃溃疡伴出血   发布时间:2021-4-13 16:33:55   点击数:
 

除了感冒发烧,最常听到的估计就是:我肠胃不好,有些东西吃不得……胃肠道是消化道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可以针对入口食材进行分解、消化和吸收,为身体补充足量的营养,保证各类器官的功能活动,在人体健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它也很敏感,饮食、睡眠,甚至情绪都能影响它,因此很容易出问题。有数据统计:中国的肠胃病患者高达1.2亿,更麻烦的是,胃肠道疾病的种类也多——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但因胃和肠过于“亲密”,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混淆,比如出现腹痛,你能分清到底是胃病了,还是肠道出问题了吗?

胃病or肠道病,你分得清吗?

1、疼痛部位不同

一般认为肚脐水平以上、剑突(两侧肋骨下缘在胸部正中间交界处,突出的一块软骨)水平以下的中上腹部疼痛,多为胃痛,胃病可能较大。

但要注意的是,从部位上区分胃痛不太准确,像胆囊疾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出现中上腹部疼痛。

而肠有大肠、小肠,它们分布在整个腹部,疼痛的部位也不固定。比如:个人胖瘦、结构差异等,即便是同样的疾病,出现疼痛的部位也可能完全不一样。

2、症状有异

胃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是钝痛、绞痛,让人坐立难安的,且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常发生在进食后;

而肠道病以痉挛性的疼痛为主,一阵阵发作,无规律,可能会伴有便意或排稀便等症状,有时排完后不适症状会缓解。

举例来说,胃溃疡饭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积食感;十二指肠溃疡会在空腹时出现疼痛,吃点东西会缓解,且常伴有反酸感。

若无法鉴别是胃不舒服还是肠道问题,最好到消化内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有需要时,可遵医嘱做胃镜、肠镜检查。

5个信号警惕胃癌来袭

明显消瘦、贫血

但凡超过四十岁的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人,在短期内出现了食欲骤减、不喜欢甚至讨厌肉类食物、呕吐隔宿食或者暗红色的食物、营养不好、疲劳困乏、全身无力、明显消瘦、面色萎黄等症状,另外,药物治疗的效果没有以前好了,这很有可能就是病情恶变的信号。

嗳气、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无法解释的黑便

一般情况下,在吃了大量的猪、鸡、羊等动物血或是服用了某种药物之后,才会排出黑便。倘若患有溃疡的人排出了黑便却没有办法去解释什么原因,或者在化验大便的时候持续有血,这就尤其需要提高警惕了,应该进一步地去检查清楚,这有很大可能就是病情恶变的信号。

出现固定的包块

一些患有胃溃疡的人,在他们心窝这个部位,可以摸到有包块、质硬、表面粗糙不光滑,另外,包块会迅速地增大,在按压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包块越来越大的时候,呕吐的症状也会跟着不断的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病情发生了恶变。

疼痛性质的改变

规律性疼痛是溃疡病的特点之一。

胃溃疡是饱餐痛,疼痛在吃完饭后的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出现,等到吃下一顿饭之前,已经不会感觉到疼痛了。

十二指肠溃疡则是饥饿痛,也就是空腹痛,大多数的情况下,疼痛都是在吃完饭之后的三到四个小时出现的,会持续到吃下一顿,吃过东西后,可以让疼痛减轻或者完全消失,个别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夜间疼痛的情况。

倘若溃疡是在跟十二指肠相近的胃幽门部发生的话,疼痛的节律性就是跟十二指肠溃疡一样的。万一胃溃疡疼痛的性质有所改变,变为持续性疼痛或者是疼痛有所减轻了,在这个时候,就要警惕是否有可能发生了癌变,医院做检查。

肠癌早期4种“预警信号”

1、饭后恶心不适

在吃完饭以后,出现恶心不适的症状。如果说是女性朋友的话,有可能是怀孕了;如果不是怀孕的话,就有可能是肠癌引起的不适。

肠道出现了异常,吃完饭以后肠道没有办法尽快消化食物,时间久了就会刺激胃,造成恶心不适的情况。如果严重些,甚至会直接吐出来。

2、大便规律改变

一般大家的排便都会有自己的规律,一天什么时候一到两次。但近期突然毫无规律,变成一天三四次,甚至10多次,而且大便的时间变长,有排不尽的感觉。

此外,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没有粪便,排出了一些黏液、血液,排出的大便也有可能不是常规形状,变细、变形,甚至呈扁形。

3、排便出现疼痛

在排便的时候,持续性感觉腹部疼痛,胀气不适,甚至结肠部位出现肿块,经一般治疗症状都没能得到缓解的。

出现这一“预警信号”很大可能是肠癌导致的,此时一定不要忽视,医院做相关检查。

4、排便出现便血

大肠癌最早期也最常见的“预警信号”是便血。但是因为和痔疮非常相像,所以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进行处理,导致错过了治疗时机。

肠癌引起的便血一般为暗红色,量较少,粪便带脓血、粘液或血便,以往没有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等病史。而痔疮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多,血不与大便相混。

该如何保护胃肠道健康

俗话说,病从口入。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因此,保护胃肠道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

01、饮食规律,均衡营养

长期不规律饮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日常生活中,应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饱。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

02、减少食用冷、辣、热、硬、熏、腌食物

常食用冰凉、热烫、辛辣或难以咀嚼吞咽的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熏制和腌制的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尽量减少食用。应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再下咽,减轻胃的负担。

03、戒烟、限酒,少饮用浓茶和浓咖啡

烟和饮酒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酒精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浓茶和咖啡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

04、放松心情,合理减压,适量运动

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诱发胃溃疡。休息不足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合理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生活作息不规律往往伴随着运动不足。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肠胃不适

千万别大意

文/木木图/摄图网网络梅

推荐阅读:

视频

胃癌最“爱”这几类人,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吴东方提醒

河北医院“疫情防控AI智能问答”上线!足不出户、在线问答

点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jmm.com/hbzl/1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