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医生经常会给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或者是阿托伐他汀之类降血脂和溶栓的药物,那么有些病友们就有一个问题,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哪一个抗栓的效果更好呢?
一、阿司匹林的作用生理性止血分为,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部分。其中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也就是1期止血。有以下几个步骤。它们分别是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而阿司匹林就作用在聚集这一步上。
什么叫聚集呢,聚集就是说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称为血小板的聚集。阿司匹林主要是作用于环氧化酶,它可以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生成,而导致前列腺素G2前列腺素H2生成不足,这样血栓烷A2就合成障碍,导致血小板无法进行聚集,从而起到抗凝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体内的凝血系统会出障碍,会出现更容易出血的情况。阿司匹林同时又属于非甾体类的药物,他会在抑制环氧化酶2的同时又抑制了环氧化酶1,引起来胃上皮的修复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胃溃疡。
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身体会有出血的倾向,更容易流鼻血,当身体受伤时,更容易止不住血。同时也有胃溃疡加重的风险。
二、利伐沙班的作用刚才我们说到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分为了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阿司匹林主要作用于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而利伐沙班主要作用在血液凝固的过程。
经过了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后,此时的血小板止血栓还不够强大,比较柔软,不能够很好的止血,需要血管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变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才能够形成硬的,更为结实的止血栓。
而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转变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就需要激活凝血因子所介导的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利伐沙班抑制了10号凝血因子转变成为活化的10号凝血因子,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共有途径受到抑制,导致纤维蛋白多聚体无法形成。二期止血栓因此也就无法形成,从而起到了抗凝血抗栓的作用。注意事项:我们前面提到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溃疡。当病人因为胃溃疡而大量出血时,同时这个病人又患有冠心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那么此时如果止血就要停用阿司匹林,停用阿司匹林就会引起冠心病的加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矛盾。而利伐沙班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但是在服用利伐沙班的时候,也会加重出血的倾向,在生活中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尽量避免身体的受伤,从而减少出血的情况。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栓的药物,已经延用了很多年,而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临床上也广为使用,他们两者之间并没有谁好谁不好的比较,只是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作用于不同的机制罢了,具体的使用还是要谨遵医嘱。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