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喝酒ldquo药rdq

文章来源:胃溃疡伴出血   发布时间:2021-3-31 20:24:31   点击数: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不乏有“煮酒论英雄”的传说,也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耳熟能详的经典语段。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为了庆祝而喝酒的,有为了应酬而喝酒的,也有因为烦恼而喝酒的等等,于是喝酒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可是这酒能不能喝,就“药”谨慎啦!

很多人都知道“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却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双硫仑样反应。(接下来,小编带你get这些知识点。)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又称戒酒硫、双硫醒,服用该药后即使饮少量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其主要机制是乙醇进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经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双硫仑结构中含有的N-甲基硫代四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醛代谢受阻而在体内蓄积出现的中毒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胸闷或胸痛、气急伴濒死感;

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意识障碍、视力模糊、精神错乱、癫样发作、昏迷、大小便失禁;

3、循环系统:头颈部剧烈疼痛面色猩红、出汗、口干、心悸、心跳加速、心动过速、重者血压下降、出冷汗、脉搏细弱;

4、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min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注射剂时发生,用药时间与饮酒时间越接近发生率越高,并且与饮酒种类并无明显差异,因此你在吃药后喝红酒、啤酒、白酒等都是不行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部分药物,其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与双硫仑相似,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往下看,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01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乙醛继续转化排出,乙醛积蓄过多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视觉模糊、腹痛、腹泻、气急、出汗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心衰、心肌梗死、休克等严重症状。

02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两者合一可产生双重刺激,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03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的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04

服用降血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部分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复方双肼屈嗪与酒精合用也可能会使血压急剧升高。

05

在使用优降糖、降糖灵、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因为酒精具有增强这些药效的作用,两者相遇,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06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过量饮酒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内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07

苯海拉明(如强太敏)、氯苯那敏(如扑尔敏)、赛更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也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特别提醒:

1、饮酒后在酒精从体内消除完毕前,应避免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2、使用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用药期间及停药后尽可能长的时间内(最长一周)应禁饮酒类饮料和含酒食品。

最后,小编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

供稿:药剂科/编辑:宋伦/审核:王永军

本文部分来源于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jmm.com/yzyy/1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