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好好吃饭,吃好饭,吃对饭,其实就是最简单有效、省心省事的养生大法?
「饭」是什么?我以为,这个字的本意,偏重于表示主食的意义,即用各种米、面等主食类作物为原料做成的食物,主要由植物的种子加工而来。
「主食」望文生义,就是膳食构造中主要应该摄取的食物。在《黄帝内经》里,它被概括为「五谷为养」,这是中医概念里膳食构造金字塔的地基。
主食作物的种子,包含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滋养力,经过恰当的烹饪方式,可以对人体起到补养作用。这是维持身心安康的根底,也是让你气血充盈、身体匀称、元气满满的基石。
所以,好好吃饭的本意,就是先学会好好吃粮食。不要一看到那些所谓的「碳水」,就像碰到洪水猛兽、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一样避之不及。
在中医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性味和成效,有适合的人群,也有忌讳的状况,谷物/主食也不例外:吃对了,身心皆得滋养;吃错了,全身都会受伤。
下面的内容,我将针对常见的一些谷物/主食类食物,停止各自性味和顺应/忌讳状况的剖析:
燕麦/莜麦
燕麦
性平、味甘。入脾、肝、心经,和肝胃、止虚汗、补脾益气。
莜麦
性平、偏凉,味咸。入脾、肾经,下气宽中,壮筋益力。
燕麦是近三十年来被推崇的一种安康食品,关于从前习气于大米白面的我们国人来说,是一种能均衡饮食构造的优质粮食作物。
燕麦性质平和,饱腹感强,且富含钙质,比牛奶更合适作为日常的钙源摄入。
但是在临床上,也有人反映吃了燕麦之后,会呈现胀气、腹泻的问题。其缘由在于,燕麦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并且有细微滑肠的作用。
因而关于脾胃虚弱、消化力差、易胀气打嗝、容易腹泻的人群,燕麦泡冷牛奶/酸奶+水果是不太推崇的食用方式,比方隔夜燕麦杯之类的吃法,特别是从冰箱里拿出来就直接吃。
看似安康减脂又高大上,实则对脾胃来说十分不友好。就算你并没有被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搅扰,我也不倡议天天早晨这样吃。
而我的倡议是,在食用燕麦的时分,更应中选择蒸煮、烘烤的方式,趁温热时细嚼慢咽、充沛咀嚼,以减轻胃肠的担负。
莜麦是塞北地域常见的一种主食作物,在我的老家山西大同,莜麦磨成的莜面有数十种不同的做法,配上不同的蘸水或者卤汤吃,特别香。
作为一种升糖指数较低的主食,假如你想控糖、控制食量、取得饱腹感,真的能够试试这个东西。
但由于莜麦热量相对高,耐饥耐消化,而且有点轻轻的凉性,所以脾胃不太好,特别是脾胃虚寒、吃凉遇冷就各种不舒适的人,还是要慎重进食为好。
玉米
性平、微温,味甘,入胃、大肠经,调中和胃
关于玉米,我就给大家提几点食用留意吧:
①玉米属于粗粮的一种,纤维多,有点不好消化。关于脾胃不好、中焦虚弱的人来说,片面追求高纤维、饱腹感什么的,可能也会形成胀肚、反酸、腹泻等不适感,以至完谷不化、整粒玉米拉出来。
即便平常身体好、胃肠棒的人,也不倡议把玉米吃到撑,就像《随息居饮食谱》说的「食宜半饱,庶易消化」。不然真的会有难受的时分。
因而在选择食用前,一定要衡量衡量本身的体质状态,充沛顾及消化系统的感受。
②《药性切用》中载:「(玉米)风干磨粉,以充但久食则助湿损胃…鲜者,助湿生虫,尤不宜多食。」
玉米粒磨成的面粉,即棒子面,也是一种相对难消化的食物。食用不慎,硬跟本人的脾胃对着干,就会在脾胃形成淤堵和积滞,诱发痰湿的生成。
假如脾胃不好,又想吃一些相似的粗粮,我更倡议把棒子面跟白面之类的细粮混在一同,经过充沛时间的发酵做成食物来吃,比方发糕、杂面条、杂面馒头。
用粗棒子面或者棒碴熬粥的话,一定要加一丢丢食用碱久煮一会,避免有些人喝了涨肚或者胃酸。
小米
新小米:性温,味甘、微咸。入脾、胃、肾经,养肾气、温中益气、除骨痹。
陈小米:性寒,味咸。除胃中热、消渴、利小便。
小米耐寒、耐瘠薄,得足了天地之气,生命力十分顽强。正是由于这个特性,所以中医将小米作为补养的食疗首选,特别合适大病初愈、老人小孩或没有胃口的人食用。
听晚辈讲,以前妇女重生了宝宝之后奶水缺乏,就喂小米粥的米汤和米油,一样能把宝宝养得身强体壮。
关于小米的食用留意有以下几点:
①当年新米温性强、能量足,滋补效果好,而陈年小米逊色一些,性质偏寒,偏重除微热、解消渴、利水。假如你食用新小米,会有上火、不消化的状况,无妨换吃陈米试试看。
②清汤寡水、水多米少的稀米汤子,中医以为它能健脾祛湿、利尿,关于水肿、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比拟合适,陈米为佳。
经常尿频、小便清长的人群,首先不应把粥熬得太稀,以防尿液增加、流失精气;其次是能够在小米粥里加一些补肾益肾的食材,如芡实、莲子肉、核桃仁、松子、板栗等。
③熬得黏黏糊糊、熬出米油、像浆一样的米粥,关于胃黏膜有维护作用,胃萎缩、胃溃疡、消化道慢性出血或者经常喝酒应酬、爱吃重口味的人能够把这个当成弥补小法。
但小米终归是粗粮,少数人的脾胃真的极度虚弱,有的喝完小米粥也会呈现消化不良的状况。
这个时分想靠谷物养胃的话,我倡议先从相对容易消化的白米粥,特别是白米粥的粥油开端吃起,用相对平和的方式益气养阴,脾胃自得强壮。
(本文由家庭健身师发布,年8月2号)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