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直播又一香港演员患胃癌去世,要想

文章来源:胃溃疡伴出血   发布时间:2021-11-27 12:17:29   点击数:
 

胃癌

年4月6日

3月28日晚

中国香港知名演员廖启智因胃癌病逝

享年66岁

据年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看

我国每年的新发胃癌已达到了

66万到68万例之间

死亡49.8万例

本期健康科普团就和大家聊聊

胃癌

胃癌是怎么发生的?

1、腌制食品、变质食品

吃腌制的食品、很咸的食品,这些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平时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等比较健康的粗纤维食物。

2、饮食不规律

为了减肥不吃饭。有时候早饭不吃,中午一看工作忙,也没吃,到晚上了,暴食一顿。这个是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3、缺乏运动,熬夜、负面情绪等

有时候精神因素也会有影响。长期处于一种精神抑郁的状态,整个免疫系统也会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其他相关的胃癌危险因素,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

4、不重视体检

在生活各方面都注意的情况下,再加上定期的健康体检,一般来说,还是能够避免胃癌发生的;或者说即使癌变了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但大家对检查胃病的金标准——胃镜,缺乏了解,盲目恐惧,使很多人丧失了早期发现的机会,往往令人扼腕叹息!

5、幽门螺杆菌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国,56-67%的人都有,这可能是我国胃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又查出来有萎缩性胃炎或者是严重的活动性胃炎,已经有症状了的,也建议大家要立即治疗。

当然了,如果单纯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也没问题,也可以暂时不去杀菌。

6、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要更重视、更提前去检查或治疗相关疾病。

7、环境因素

如原本就有遗传的危险因素,同时再加上喜欢吃高盐的腌制的食品,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各种因素加在一起,可能就会导致胃癌。

8、癌前疾病

还有癌前病变的因素,比如说像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腺瘤性息肉,肠化、异型增生,这些都是胃的癌前病变。这些都要非常注意,规范治疗,并定期胃镜复查。

早期胃癌有哪些信号?

严格讲,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早期胃癌,70%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另外30%的患者症状也不典型、或轻微,类似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饱胀、上腹隐痛、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等,不容易引起病人的重视。

胃病向胃癌转变的征兆

1、疼痛性质改变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各自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

2、上腹出现肿块

可留意腹部情况,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则随着包块的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导致不适感加剧。

3、烧心泛酸

烧心一般在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有烧灼感。胃里分泌胃酸,胃酸“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严重者可形成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甚至癌变。

4、体重骤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5、大便发黑

某些食物、药物或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是有迹可循的。如果是无法解释的黑便,表明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医院检查确诊。

简单一招就能发现早期胃癌

这一招制敌的高招就是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经口腔插入前端带有“超微型摄像机”的胃镜,通过医生的操纵,就可以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等脏器的内部情况进行“现场直播”了。

胃通过食管、咽喉与口腔相连,由于这个天然入口的存在,医生可以将胃镜从嘴里塞进去,直接看到胃黏膜的改变,发现看上去可能有问题的部分,就可以用钳子直接取到可疑的组织,让病理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发生了癌变或者是否有癌变的倾向,真正做到早期的、无创的确诊。

一旦发现息肉、肿物、早癌、出血等,还能进行胃镜下的相关治疗。

如果在早期能通过胃镜发现胃癌,比如当癌变还局限在薄薄的一小块粘膜上,哪哪儿都没转移,我们就可以将它剥离,有些甚至不用开刀,通过胃镜操作,除去病变的组织,不开刀,不化疗,痛苦小,恢复好,生存率高。

胃镜室开诊时间

普通胃镜:每周一至周五上午

普通肠镜:周一至周四下午

无痛胃肠镜:周一至周四下午(如遇法定节假日会有所调整)可至内镜室进行预约登记。

下期预告

—END—

供稿:陈丹

审稿:尤红梅

编辑:魏雪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jmm.com/hbzl/14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