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特点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同称为消化性溃疡。之所以称“消化性”,是因其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大多都处于中上腹部处,虽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位置较胃溃疡偏低,在脐上方或是脐上方偏右的位置,但反应到体表的位置则难以分清,所以无法从中判断究竟是什么部位出现了溃疡。
但疼痛本身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对溃疡进行判断。
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起的中上腹疼痛可持续数日、数周,然后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缓解期。疼痛常发生于两餐中间,下餐进食后可缓解,可称之为“一饿就痛,吃了就好”。而胃溃疡的特点大致相反,多在进餐1小时内发生,1~2小时后逐渐缓解。此外,十二指肠溃疡可发生夜间疼痛,多出现在午夜或凌晨;而胃溃疡夜间疼痛少见。疼痛感可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
值得注意的是,非甾体抗炎药诱发的溃疡临床上无症状者居多,部分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也有表现为恶心、厌食、纳差、腹胀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
病因
1.消化性溃疡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的失衡有关,胃酸在消化性溃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病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
3.药物可引发消化性溃疡,如非甾体抗炎药不仅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还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他如糖皮质激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凝药的使用也会诱发消化性溃疡。
4.吸烟、饮食因素、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与心理因素等在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治疗
首先是一般治疗。在针对可能的病因治疗的同时,在消化性溃疡病活动期,要注意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刺激性饮食,但无需少量多餐。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法没有什么区别,大部分人使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均有效(三联疗法常用药物和剂量见下表),但因消化性溃疡有着易复发的特点,所以不能在症状好转后就自行停药。
还可采用序贯疗法来治疗。目前推荐的序贯疗法为:第1~5天,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第5~10天,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替硝唑;或者为前5天,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后5天,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白淀风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