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患者饮食上注意哪些

文章来源:胃溃疡伴出血   发布时间:2020-12-10 19:00:38   点击数:
 

胃溃疡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很多患者都因此受到困扰。最近,有很多患者留言,想知道胃溃疡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胃溃疡患者饮食上注意哪些?

胃溃疡疾病的主要诱因

饮食不规律

吃饭既不定时也不定量,要么暴饮暴食,要么零食不断,扰乱了胃的正常节律,使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易发生溃疡。

刺激性食物

如果经常食用诸如酒类、咖啡、浓茶、辛辣及坚硬难消化的食物,会持续刺激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长此以往会损伤胃粘膜。

精神紧张

长期紧张的生活会令胃酸分泌量增加,刺激胃粘膜,形成溃疡。

吸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直接刺激或损伤胃粘膜

药物的作用

许多药物都对胃粘膜有刺激或损伤作用,尤其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长期服用会使胃肠粘膜产生溃疡。

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胃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胃溃疡。

胃溃疡发生恶变有哪些信号?

1.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

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疼痛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了上述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成为持续性隐痛,或疼痛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警惕为癌变的先兆。

2.用抗溃疡药物无效:

虽说胃溃疡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就应该怀疑是癌变的先兆。

3.进行性消瘦病人:

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的消瘦,体重减轻,则癌变的可能性极大。

4.出现呕血和黑便:

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胃溃疡可能正在恶变为癌症。

5.腹部出现包块:

胃溃疡患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发生癌变,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常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

6.年龄45岁以上,既往有溃疡病史,近期症状反复,如打嗝、嗳气、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7.大便潜血阳性:

反复阳性,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及症状的轻重与痊愈均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膳食对控制本病至关重要。

1.饮食习惯

进食要有规律,少量多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边看书报、电视边吃饭;

2.食物的选择

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B、A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碎肉粥等,这些食物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避免食用过热、过硬、难消化的食物及刺激性的食物。例如,浓肉汁或肉汤、香料、浓茶、浓咖啡及酸辣食物,可刺激胃酸的分泌。粗粮、整粒大豆、芹菜、韭菜及老菜帮等粗硬食物不易消化,有胃溃疡的人不宜多吃。少吃过甜、过咸及油腻食物;

3.烹调方法的选择

应该尽量以蒸、烧、炖、炒为主,煎、炸、熏、生拌等方法制作的食品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胃肠负担,尽量少用;

4.胃溃疡较严重时的饮食选择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饮食应以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为宜,尽量少加糖或不加糖,以免胃酸过多。

年过80老中医、医院首席肿瘤专家、医院、医院客座教授、

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各种良性恶性肿瘤和肠胃疑难病症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结肠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息肉、幽门螺旋杆菌、胃窦炎、胆囊炎,三高症等慢性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全天出诊地点:吴济堂中医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jmm.com/hbzl/13097.html